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围美龙南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2-20 10:08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龙南城乡,看见一座座客家围屋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仿佛在静静述说着客家人千年的迁徙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围屋之乡”,龙南拥有保存完好、形态各异的围屋376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近年来,龙南市以围屋文化为纽带,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去年,该市接待游客1184.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87亿元。

  从关西围屋群到栗园围,从黄道生历史文化街区到太平古镇景区……人们总能在古今交织中,感受到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魅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为龙南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带来活力。

  守护文化根脉 让围屋“活”起来

  龙南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为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龙南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围屋进行修缮保护。

  为做好围屋保护与利用工作,龙南市成立围屋保护管理议事协调机构,加大围屋保护利用资金投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发展格局。同时,签下江西省首单客家围屋保险,为60座围屋提供保险金额达1.93亿元的保险服务,建立起客家围屋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

  “坚持‘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围屋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龙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蔡石海介绍,近年来,龙南对关西新围、燕翼围等围屋进行了修缮,并完善了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让老围屋焕发新活力。

  在保留原有古建筑的基础上,栗园围景区还将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要素融合,升级打造出一站式、沉浸式文旅商综合体,进一步擦亮龙南市“靓丽围屋、文旅城市”名片。

  杨村镇以燕翼围及周边20余座围屋为依托,筹集资金对围屋进行整体修缮,立足客家文化,突出围屋特色,开发乡土资源,打造了太平古镇景区。去年,太平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以围屋文化为根脉,龙南市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3.72平方公里、G105里仁至临塘段改建工程全线开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验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同时,龙南规划建设了世客会主会场、乌石围酒店、双子楼、滨江洋房、沿江商业街、人行桥和滨江休闲景观公园。特别是第32届世客会期间,该市实施了23个城市能级提升项目。截至目前,龙南市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了92座围屋的保护修缮,建成15个非遗传承基地,设立了龙南文化旅游海外推广中心,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

  如今,“来龙南做客,入围又入阁”这句朗朗上口的城市宣传语,既蕴含着该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唱响了龙南的旅游品牌。龙南围屋文化在绽放更加迷人光彩的同时,也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与生机。

  传承文化基因 让围屋“火”起来

  今年元宵节,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香火龙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现场弥漫着浓浓的客家年味。

  在围屋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扬上,龙南对辖内现存客家围屋开展了系统性普查,形成了龙南客家围屋数字影像档案。陆续出版了《龙南围屋文化系列丛书》《龙南围屋大观》《龙南围屋志》等一批书籍、专著,为深入研究围屋文化、传承光大围屋文脉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龙南巧用大型实景演出,通过再现老围屋内的客家往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围屋文化。在栗园围景区,《天下客家》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结合讲好非遗和传统故事,让游客深度沉浸于客家人的历史传奇中,了解客家文化的特质。

  与此同时,该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将围屋文化、客家民俗等内容引入中小学课堂,让青少年从小了解、热爱家乡文化。位于龙南城北的阳明心谷景区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而闻名,其推出的文化传承、研学体验、休闲观光等系列活动广受青睐。

  为进一步打响围屋文化品牌,龙南连续多年举办客家围屋高峰论坛、客家山歌邀请赛等节庆活动,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进一步提升了龙南围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传承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价值的变现。围屋作为龙南客家文化的标志,更要找到文旅深度融合的支点,在不断创新中消除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疲劳,让围屋文化可看、可感、可听、可玩。只有这样,龙南‘中国围屋之乡’的美誉才能持续火下去。”蔡石海表示。

  “青砖黛瓦下,一步入田心,可尽情游览关西新围、西昌围、鹏皋围、圳下围、大书房。”这是一名游客住在田心围里的感受。龙南市联合厦门读旅集团对田心围和圳下围进行改造,推出了关西围读旅民宿,成为大湾区游客的理想选择。

  “民宿预订量持续攀升,春节期间更是连续五天满房。”关西围景区负责人廖林辉介绍,今年1月,龙南市重点监测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突破95%,其中隘背围、双子围、栗园围等民宿集聚区入住率更是达到100%。

  活用文化资源 让围屋“旺”起来

  龙南市将围屋保护利用与乡村全面振兴、文旅深度融合相结合,积极探索“围屋+旅游”“围屋+文创”等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以围屋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民宿客栈和文创产品,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围屋里摆宴席、举办池塘龙舟赛、体验米酒酿造技艺……过去一年,太平古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0.22万人。对于一个离龙南市城区较远且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乡镇来说,交出这份成绩单实属不易。

  在关西新围景区,游客们可以体验客家民俗、品尝客家美食、欣赏客家歌舞,感受浓郁的客家风情。“以前我们守着围屋过穷日子,现在靠着围屋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关西镇村民黄秋兰高兴地说。

  世客会后,厦门建发集团、云南湄公河集团、新疆西帕集团、深圳领航文旅等一批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来到龙南投资文旅产业,南武当山下的漫途星际·野奢营地等新晋打卡项目备受好评;旅游接待能力极大增强,辖内有旅游品牌酒店19家和等级旅游民宿3家,特色旅游民宿集聚区13个。龙南,正致力成为办会培训的首选地、赛事活动的集聚地、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如何让文旅热地成为招商高地、兴业宝地,进而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龙南很有发言权。关西围屋群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该围屋群不仅承担起了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责任,也拓展了龙南既有的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前不久建成运营的赣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设有多功能集散大厅、旅游咨询服务台、旅游换乘等候区、现代化票务系统、旅行社咨询中心、特色文旅产品展销店等功能区,并优化了旅游专线,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出游需求,国内外海量游客在此汇聚,龙南旅游服务核心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

  今年春节假期,龙南共接待游客86.53万人次,同比增长21.0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26.3%。火旺的人气,辐射带动新签电子信息、稀土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等项目15个,并与5家旅行社现场签署合作协议,迎来招商引资、招游引客“开门红”。

  古老的客家围屋、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龙南实地体验、探秘解码。这座“中国围屋之乡”,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记者陈洪明 刘元元 通讯员曾杨燕)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