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百位红军烈士的特殊“相聚”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4-03 10:42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烈士画像捐赠仪式上,烈士与亲人“相聚”。

烈士后代祭奠先辈。

叶庆华创作团队义务为烈士画像。

  山河锦绣,思念永恒。4月2日上午,于都县在烈士纪念园隆重举行烈士画像捐赠仪式。活动现场庄重而肃穆,100幅烈士画像经过精心装裱,画像中的烈士们目光坚定、神情刚毅。每一幅画像背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当天,通过这样的形式,100位红军烈士与亲人“相聚”。

  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成员易克美家苏区时期有3人参加红军,两位是烈士。她的小爷爷易鸿兴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奉命去赣县购买枪支,返回途中不幸被捕。敌人将他绑进于都河畔的一个山洞,对他严刑拷打。易鸿兴严守部队秘密,壮烈牺牲,年仅22岁。1933年,易克美的大爷爷易冠美胸怀为弟弟完成革命遗愿的信念,毅然参加红军,走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前线。1934年秋,易冠美在福建长汀参加松毛岭战役时,遭遇敌机轰炸,当场牺牲,年仅29岁。易冠美当年写下的4封流淌家国情怀的战地家书,被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收藏。

  手捧两位爷爷的画像,易克美热泪盈眶地说:“当年两位爷爷牺牲后,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倒算要斩草除根,迫害我们家和其他革命群众。我们家被迫逃往几十里外的山区躲避,度日如年。90多年后的今天,我见到两位爷爷的画像,非常激动。虽然从未谋面,但我们享受着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恩爷爷和无数的革命先烈,传承好他们的革命精神。同时,感谢烈士遗孀叶庆华和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志愿者们,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得以让我们与先辈‘相聚’。”

  叶庆华定居浙江省金华市,她的爱人孟祥斌系原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在金华市婺城区勇救落水者而牺牲,年仅28岁。孟祥斌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并被中央军委授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

  18年来,为继承丈夫遗志,叶庆华联合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10余所高校的师生,先后为800多位烈士寻亲,为800多位烈士画像,并为15位烈士创作故事绘本,在思政课堂讲述烈士事迹100余次,为5位烈士塑像,采访整理烈士革命故事168篇,进校园、社区、工厂等开展红色宣讲400余场。

  叶庆华祖籍江西弋阳,是一名红军后代,她的外公从于都渡河出发参加了长征,她的两位舅姥爷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受红色家风的影响,她心里有一个长征情结,想为家乡的红军烈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去年,叶庆华在互联网上了解到于都有姓名记载的红军烈士就达16356人,激动地说:“当年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支援革命战争的奉献精神让我特别感动,所以,我们决定为于都籍烈士画像,争取在2026年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之前完成300位以上于都籍烈士的画像和故事绘本。我们期望今后能与更多的人携手并肩,共同用画笔描绘烈士英容,更多更好地传扬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

  去年冬以来,于都县人武部和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动员组织民兵、应征青年、退役军人服务专干协助叶庆华带领的创作团队收集烈士的相关资料,目前已完成了150余位烈士的画像,并送到了烈士后人手中。

  郑石发烈士画像是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美术学专业学生潘宏宇绘制的第十二幅烈士画像。因郑石发烈士遗存信息有限,潘宏宇参考了郑石发烈士现年90多岁女儿郑女士的照片进行创作。初稿完成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反馈给家属审阅,多次与郑女士家人沟通,还原其记忆中的父亲形象。经过三次反馈打磨,潘宏宇历时两周绘成定稿。在捐赠画像仪式现场,郑女士对这幅画像非常满意,说他画出了她心中父亲的模样。

  潘宏宇如释重负地说:“这一刻我才感到我这次的画像任务算真正完成了,能以画笔实现老人夙愿令我倍感欣慰。我将继续描绘好英烈容颜,助力更多烈属圆梦。”

  英雄已远去,但从未从我们的视线中离开。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小文动情地说:“叶庆华创作团队义务为烈士画像的精神,让我们特别感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支持和协助叶庆华团队完成好烈士画像的工作,让烈士的音容笑貌永留人世间,让烈士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耀眼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记者萧森 通讯员肖力民 文/图)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