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点领域>社会救助

聚焦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民政兜底提升社会救助温度广度

访问量: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赣州市民政局聚焦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权限下放、全面排查和调整政策三项惠民便民举措,组织民政系统党员、干部下基层、进家中,解忧暖心送政策,帮助群众找出路,全力构建高水平、可持续密实牢靠兜底保障安全网,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放审核确认权限,实现高效救助“快准全”。将城乡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单次3000元以下临时救助由乡镇直接审批。对遭遇重特大困难的对象,在给予临时救助的同时,进行低保、特困和大额特别救助叠加政策救助。这些“硬核”举措,确保了急难受困人员及时摆脱困境,重大困难家庭求助有路。截止6月底,全市累计临时救助3401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004万元,有851户1574人救助后仍然生活困难的纳入低保,836人纳入特困供养,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温度,实现了“暖心救助”。

全面排查监测对象,实现精准救助“掌上通”。在全省率先开发“赣州市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困难群众在赣服通、微信公众号、赣州救助APP上能够随时申请救助,实现一部手机办救助。同时,信息系统自动与扶贫、医保、住建和教育部门的数据比对,引导乡村主动发现受困对象,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大走访契机,组织县、乡两级开展政策大宣传,制作并发放“情暖万家政策宣传单”6万余份,引导群众铭记党恩,提高困难群众对政策理解和申请方法的知晓度。截止6月底,全市共走访慰问低保、特困人员以及贫困边缘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众7.13万人次,利用信息手段与扶贫、医疗等部门累计比对信息5.6万余条,认定低收入和支出型困难人员40293人,社会救助“一网通办”流程动态新增、特困供养对象17451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主动调整救助政策,实现温暖救助“无盲区”。针对走访排查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孤儿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将特困人员的年龄由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针对疫情失业和去年刚脱贫对象实施脱贫过渡期政策,实施了6个月至2年不等的延退期,扶上马再送一程,防止规模性返贫;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自理人员照护难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启动了“特质+服务”和全失能特困对象县域集中照护工程,让他们享受专业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感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做到应养尽养。截止6月底,全市主动识别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70人,实施低保延退3897人,13个县(市、区)开展了分散特困人员“物质+服务”巡访照护,所有县(市、区)全面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县域集中照护。

同时,赣州市民政局还依托市、县两级的社会救助热线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一网通办”功能,持续优化“互联网+社会救助”业务与省民政厅“数字民政”、赣服通、微信公众号对接程序和共享,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打造高效顺畅、精准兜底办实事新模式,打通便民惠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