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州市乡村振兴局>重点领域>搬迁移民

张国军: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访问量:

  张国军: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客家新闻网 陈鹏  

  仲夏夜,兴国县杰村乡地扶贫搬迁圩镇安置点广场上灯火通明,舞台上一群阿姨正在跳广场舞,舞台下小朋友们在欢快地玩耍,广场里还有不少老人在散步纳凉,一派热闹、温馨的场景。

  落户于此的39户203人易地搬迁户及同步搬迁户19户103人,从边远山区搬进了圩镇平地,过上了幸福生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杰村乡分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副乡长张国军的努力与付出,他是搬迁户的“知心人”,是安置点的“大管家”。

航拍兴国县杰村乡地扶贫搬迁圩镇安置点

  全力摸排 因搬尽搬

  “凌阿姨,安土重迁,想进行危房改造。”“钟昌荣,家里有病人及小孩,对搬迁有顾虑。”“李大伯,想搬迁,但担心到了圩镇找不到工作。”……透过张国军厚厚的笔记本,让人深切感受到他那份浓浓的为民情。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选得准,张国军主动联系全乡9个村的村干部,通过拉网式入户调查,摸清意向搬迁户的家庭情况,了解各村的搬迁条件、搬迁需求,以及搬迁存在的困难。一个月下来,他的足迹踏遍了9个村,更新完善了杰村乡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重新划定了杰村乡易地扶贫搬迁区域。

  “因为都是山区的农户,所以经常是几个山头之间来回跑,有时经常乘着夜色走访农户,吃饭间隙还得抽空电话与群众沟通……”张国军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摸排核查很重要。

  兴国县杰村乡横江村上安组贫困户陈飞云,一家人独居在一个偏远的山窝里,家庭人口3人。他和妻子段素妹在外务工,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住几天,7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凌检妹一人居住在土坯房里。

  为了劝说陈飞云一家进行搬迁,张国军多次和陈飞云进行电话沟通,向他详细介绍易地搬迁政策,解答他们所担心搬迁后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隔三差五去看望陈云飞的老母亲。通过一个多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陈飞云一家同意搬迁,并在2018年6月顺利搬迁入住。

  倾听民意 答疑纾难

  “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在这把年纪还能在圩镇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政府还帮我协调了孙子上学的问题,在安置点做保洁员还有固定收入。”每逢亲戚朋友来了,兴国县杰村乡白石村搬迁户钟昌荣都会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钟昌荣原居住在白石村最偏远小组社公下组,家庭人口6人,妻子和儿媳都患有重病,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孙子在离家4公里外偏远的教学点读书。由于担心生活无来源,怕就医就学不方便,钟昌荣一家一直不敢入住安置点新居。

  在安置对象中也存在不少像钟昌荣这样的例子。为了打消他们入住搬迁的顾虑,张国军从做钟昌荣的思想工作入手,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入住。

  “搬到圩镇后,你的家人就医更加方便,你的孙子读书也不用走那么远的山路。”“鉴于你家的特殊情况,我看你身体素质很好,建议你加入我们圩镇安置点保洁员的队伍,每个月有600元的固定工资,加上你家的低保,一家人吃饭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张国军耐心地跟钟昌荣介绍。

  经过多次上门做工作,张国军成功劝说钟昌荣搬进了新居,开启了新生活。在钟昌荣等人的带动下,那些未入住的搬迁户也逐渐搬进了安置区,且每户都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

  张国军坦言,在房屋建好后,有的贫困户害怕搬迁、不愿搬迁。为促使贫困户思想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他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和退伍军人的作用,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议,向搬迁群众宣讲政策,从搬迁群众的角度解答他们所担心的问题。

  后续扶持 安居乐业

  除草、追肥……兴国县杰村乡橙香园家庭农场(扶贫车间)里,10余名工人穿梭在脐橙园里,对脐橙进行夏季管理。

  从深山搬到附近安置点的贫困户刘连秀也在其中,她说:“现在搬下山,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一年下来有上万元的收入,脱贫致富有了保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杰村乡通过在安置点或周边建立扶贫车间,解决了搬迁户稳定增收的难题。

刘连秀正在脐橙基地务工

  搬迁的目的是脱贫。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张国军积极落实帮扶措施,根据搬迁户现有的生产资源和劳动技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激活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能脱贫”。

  据了解,兴国县杰村乡积极搭建就业平台,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通过引导、推荐等形式,安置他们在扶贫车间、周边产业基地、公益性岗位务工,对他们加强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5次技能培训,参训人数达120余人。同时还通过盘活资金,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和乡村振兴信贷通政策,动员搬迁群众发展油茶、脐橙等长效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搬迁户参与入股周边村庄产业基地,每年获得1000至3000元分红。

  “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张国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杰村乡搬迁户们搬出大山,搬出了一片幸福新生活。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