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州市乡村振兴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赣州市“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访问量:
 

赣州市“十二五”大中型水库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精神,统筹规划我市“十二五”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江西省“十二五”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2010年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赣州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常称为赣南地区,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83个乡镇,3467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达到900万人,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江西省的1/41/5。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67亩。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赣州是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119.47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128.31亿元,增长15.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2元,分别增长10.1%8.5%

(二)全市大中型水库概况

2010年底,我市共有大中型水库49座。其中大余县4座,信丰县7座,上犹县6座,赣县3座,宁都县3座,瑞金市4座,兴国县2座,崇义县3座,南康市1座,石城县2座,安远县2座,龙南县1座,全南县3座,会昌县2座,于都县2座,寻乌县2座,定南县4座,章贡区1座。

(有关水库涉及多个县,以上数据有重复)

(三)移民安置区分布情况

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在全市18个县(市、区),移民安置区涉及234个乡镇、3751个村组。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移民46400户、212263人,涉及相关影响人口445264人,其中直补移民130298人(含在我市享受直补的三峡自主外迁移民678人)、核定到村组移民81865人。全市有移民劳动力99743人。

(四)“十一五”期间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成效

自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努力挖掘帮扶亮点、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法,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大幅增加,移民群众“造血”机能明显增强,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大中型水库移民结余资金2021.293万元(不含2010年度项目资金),较好的解决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移民村组建设示范村(组)75个,硬化公路里程320.29公里,改造路基38.1公里,兴建桥涵16座,全市减少不通公路村组346个;兴修水渠58.48千米、堤坝5.8千米、山塘水库2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2970亩;新建自来水33处,新增安全饮水受益移民30203人。二是发展产业方面。扶持发展种植业面积3270亩,发展养殖业面积457亩,扶持发展生产加工企业2个。移民通过生产开发增加产值824万元,移民年人均增收474元。三是移民劳动力培训就业方面。举办科技推广培训班11期、职业培训39期,培训移民8228人次、培训移民干部1864人次,转移移民劳动力9188人。四是其他方面。扶持移民示范村组改水改厕630处,新增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移民724户。

通过“十一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全市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移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491元增长到2010年的2089元,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移民人数也从84914人下降到35743人(924元以下移民20441人),其中2010年新增脱贫移民10623人。移民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移民收入正在稳步赶超当地农民收入。四年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行政村“五难”问题基本解决,不通公路村组从3889个减少到1207个,饮水不安全村组从3351个减少到1588个,不通电村组从360个减少到89个,义务教育移民子女失学人数从839人减少到133人。全市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预定的到2010年“个别库区和移民相对集中安置区饮水、交通等相对落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各项产业有较大发展,移民和非移民之间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近期目标。

(五)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州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市,水库移民后扶工作面广量大,同时赣州还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财力十分有限。虽经国家四年来的大力扶持,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1207个村组尚未通公路,特别是这些移民原来多数搬迁在生存条件恶劣、远离经济增长中心的地方,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后扶成本高、发展难度大,这部分移民约占全市移民的80%以上。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据调查统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1415个村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移民村组农田水利设施比例仅有70%。三是通电比例较低。仍有89个移民村组尚未通电,移民村组通电比例仅达92%。四是移民村组安全饮水比例较低。尚有1588个移民村组达不到安全饮水标准。五是特大暴雨洪灾损毁多年后扶成果。如去年56月份我市出现的特大暴雨,导致不少地方遭受洪涝和地质灾害,移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18个县(市、区)库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移民乡镇93个、村组798个,受灾移民14.8万人,多年的后扶成果毁于一旦,库区及安置区移民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大部分是异地搬迁安置户,现有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49亩,移民年人均纯收入仅2089元,比移民所在地当地农民人均少813元,移民人均住房面积21平方米,住房基本上以安置时期的夯土房为主,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基本上都属于破旧危房。

移民生产资料相对贫乏,开发致富难度较大。全市移民耕地大部分是当年从其他村调剂出来分配给移民户的,大多数粮田属于瘦田。移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也不及当地人均面积的1/2。耕地水利基础设施差,粮食产量低,只够维持温饱。改革开放以来,移民劳动力不断外出打工谋生,现在留守在各安置点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因此,移民撂荒的耕地也越来越多。

移民文化素质不高。移民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特别是移民参加科技培训少甚至有的移民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移民劳动技能缺乏,经济发展缓慢。

移民种养品种单一,移民从事发展新、优等种养业和二、三产业的人员少,增加收入较为困难。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开发”的要求,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移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移民村(组)的文化、生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优先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

    2、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动员、引导和扶持移民群众结合本地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增强移民群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3、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村组直接受益,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规划目标

    (一)规划水平年

    2011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二)规划目标

    1、加强移民示范村建设,提高移民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2、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移民村(组)的道路建设、移民村、组的改水改厕工程建设,垃圾集中处理,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生活困难移民户的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围绕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鼓励、引导和扶持移民群众发展符合当地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等产业,提高移民自我发展,增加收入的能力。

4、强化移民生产技能和就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移民自主创业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5、加大扶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移民村组文化活动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建和谐平安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四、规划编制的依据

    (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

    (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三)《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29号)。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61249号)。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

(六)当地编制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

(七)经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八)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相关的村组交通、水利、农业、文化、教育、环保等专项规划。

    (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和相关影响村(组)的经济社会现状调查资料。

    (十)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规划范围

规划的范围为:

一是政府组织安置的农村移民所在的村(组);

二是为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调出土地的村(组);

三是水库建设中涉及的“淹地不淹房”人口所在的村(组);

四是现仍居住在农村的非农业户口移民所在的村(组);

五是水库蓄水引起库周浸没、塌岸、滑坡、内涝,以及生产生活条件受影响的库边地段、孤岛等影响的人口所在村(组)和水库大坝、溢洪道占压及施工占地涉及的村(组)。 

凡不是政府组织规划安置的水库移民,不视为移民安置区,不在本规划范围。

规划是今后五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蓝图,是做好今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实现中长期目标的根本保证。

    六、规划主要内容

本规划的项目投资规模,本着“投资水平符合实际,项目储备调控实施”的原则,按每年人均140元(五年共700元),分为年度实施项目和储备项目二个层次编制项目规划。年度实施项目为年人均100元,储备项目为年人均40元。并原则上按示范村建设(占50%)、生产扶持(占20%)、技能培训(占5%)、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和社会建设(占25%)五大类,建立年度实施项目库和储备项目库。在年度项目实施时,根据资金情况进行调整。资金多时,从储备项目库或下年度项目库中提取项目提前实施。资金少时,当年项目转到下年度优先安排。

本规划共编制国家扶持项目资金14851.41万元,其中储备项目资金4301.64万元。

按年度编制国家扶持项目资金2970.282万元。

本规划在用足用好上级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将有效整合各类资金,做大做强移民项目。同时,积极引导各移民村组加大资金自筹和移民投工投劳力度,力争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让移民群众得惠受益。

对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难以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重大项目,在建立项目库的基础上,争取列入发改、交通、水利、农业、国土、卫生、教育等部门的专项规划,后期扶持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给予配套。

要求县(市、区)对乡镇、村组规划项目投资进行分类汇总,提出分年度安排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规划项目落到实处。

七、规划实施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本规划项目的实行,可以大力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为加快移民的致富步伐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升移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产、移民增收,从根本上增强移民“造血”功能而且,规划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整合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还可以调动移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预计到2015年,移民年人均收入可达到3579.8元,比规划基准年移民人均可提高1490.8元。

(二)社会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项目区移民最迫切、最需要、最盼望解决的行路、生产灌溉、安全用水等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情系群众,关注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的德政,为解决移民实际困难、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环境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为项目区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一是可以改变项目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改善贫困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条件,解决贫困村最迫切最需要的通路、农田灌溉困难问题;二是可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如交通等环境的改善,可以推动项目区的招商引资,吸引和方便客商进入项目区投资兴业,不但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移民户就业;三是可以改变项目区信息闭塞、封闭落后的状况,促进移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交通的改善可以带动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和文化、广电、通信的发展,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强项目区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便捷通道,促进移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移民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可以让移民了解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商业信息,能够有效激发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八、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把库区和移民安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融入全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创新思路。以县为单位,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搞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摸清实情,梳理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今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把规划编制与相关部门专业规划相结合,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与移民安置区连片开发相结合,与创新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组织实施相结合,提高规划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使规划编制做到科学、合理、实用。

3、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工作中,主动加强与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了解各专业规划的编制情况,做到编制规划,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各有关部门专业规划覆盖不到的项目,重点纳入水库移民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纳入规划范围的,主动跟进,搞好项目配套,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4、监测评估。加强对规划编制情况的跟踪分析,规范项目库的建设及项目实施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公告制度,保障移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切实把惠及移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