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州市乡村振兴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第二个五年规划

访问量:
 

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第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言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移民后期扶持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能如期实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和《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赣府发[2006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并按照规划的主要思路、具体目标及相关要求等认真抓好落实,移民各方面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促进了移民收入的提高。为进一步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结合省办“十二五”规划和赣州市“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特编制了《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第二个五年规划》。规划的制定是今后五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蓝图,是做好今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实现中长期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一章 水库以及移民安置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49座大中型水库。大中型水库移民总数为212163人:其中直补移民130298人(含在我市享受直补的三峡自主外迁移民678人)、核定到村组移民81865人,涉及相关影响人口445264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分布在全市18个县(市、区)。

 

 

 

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电站)分布情况表

 

县(市区)

水 库 名 称

大余县

跃进水库、垄涧里水库、添锦潭水电站、油罗口水库

信丰县

五渡港水库、走马垅水库、白兰水库、桃江电站、中村水库、龙井水库、上迳水库

上犹县

南河水库、仙人陂水库、灵潭水库、龙江水库、上犹江水库、龙潭电站

赣县

金盘水库、万安水电站、居龙潭水库

宁都县

老埠水库、团结水库、竹坑水库

瑞金市

日东水库、龙山水库、上长洲水库、留金坝水库

兴国县

长冈水库、长龙水库

崇义县

牛鼻垅水库、上犹江水库、长河坝

南康市

罗边电站

石城县

岩岭水库、日东水库

安远县

东风水库、蔡坊水库

龙南县

龙头滩水电站

全南县

黄云水库、龙兴水库、虎头陂水库

会昌县

石壁坑水库、上罗水库

于都县

下栏水库、渔翁埠水库

寻乌县

斗晏水库、九曲湾水库

定南县

礼亨水库、九曲水库、转塘水库、长滩水库

章贡区

万安水电站

第二章 第一个后扶五年规划的实施评价

 

一、移民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赣州市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成立了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移民工作机构,积极整合移民工作力量,充实人员,加强和健全了移民后扶政策实施的日常工作机构,2010年,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下增设了库区移民科,库区移民业务工作划入该科,将一批综合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充实进了队伍,切实做到有部门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较好地提升了我市贯彻执行移民政策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移民干部的政策和业务工作培训,按照“自上而下、先内后外”的原则,分步分级分层次进行培训。及时召开移民工作相关会议,充分利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移民干部较好的了解和熟悉政策。坚持“公开、多样、正面”的工作方式,做到扶持政策、扶持方式、扶持对象“三公开”,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移民后扶政策相关规定,使移民干部明白自身的职责。

 

二、五年规划投入的资金及规模

 

(一)直补资金

赣州市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积极与相应的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双线运行直补资金的拨付与发放,确保资金的运转安全、及时和封闭。截止20101231日,赣州市共收到上级下拨直补资金累计为36705.07万元。

(二)项目资金

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移民所在地亟需解决的生产和生活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包括道路桥梁的建造与修建、农田水利的改建与改造、通水通电、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在项目的安排上,重点解决库区淹地不淹房,回水区应迁未迁人口、转为非农户口的仍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为安置移民而无偿调整土地的原住农民、为安置移民让出房屋和土地的让迁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正确恰当的用好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既可以改善移民所在地的生存条件,又可以提高移民的家庭收入和提升移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截止20101231日,赣州市共收到上级下拨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0630.37万元,由于核减人口的直补资金转为项目资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逐年增加。

 

三、五年规划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自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努力挖掘帮扶亮点、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法,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大幅增加,移民群众“造血”机能明显增强,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全市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移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491元增长到2010年的2111元,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移民人数也从84914人下降到35743人,移民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移民收入正在稳步赶超当地农民收入。五年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行政村“五难”问题基本解决,不通公路村组从3889个减少到1836个,饮水不安全村组从3351个减少到1868个,不通电村组从360个减少到78个,义务教育移民子女失学人数从839人减少到133人,无医疗点村委会从898个减少到513个。全市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预定的到2010年“个别库区和移民相对集中安置区饮水、交通等相对落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各项产业有较大发展,移民和非移民之间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近期目标。 

(二)经验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大、情况复杂。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制订实施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县、乡(镇)紧密联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各项工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后扶工作有序、稳定、顺利开展。

2、严格把握政策。按照“后扶人口核定登记是基础,确定扶持方式是根本,兑现扶持资金是目标,确保社会稳定是保证” 的工作要求,狠抓关键环节,规范各项程序,严格把握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足额兑现后扶资金,得到了移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3、抓好工作协调。由于后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历史档案资料不齐,现状又难以确定。坚持以县为基础,加强政策的指导和工作协调,并通过“回头看”的形式进行交叉检查,对工作中出现的“错、漏、重”等现象加以纠正,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确保了工作的统一性。

4、维护移民稳定。在全面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工作中,对移民及相关群体反映的问题,我市高度重视,在做好政策解释的同时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始终把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订了应急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了维稳工作责任,加强了安置区移民问题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工作,对涉及移民动态的重要信息,按时限要求及时按级上报,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来信来访人次明显下降,有效维护了安置区社会稳定。

5、科学移民核定。依据“增人不增,减人要减”的原则,每年年末都进行直补移民人口年度核减工作,对直补移民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有效的掌握了移民人口的变化,为资金的合理统筹运用提供了宏观数据,为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效益奠定了基础。

6、形成制度监督直补资金。为了做好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工作,确保直补资金发放到位,制定制度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询问、监督检查等。在相关行政村组成立了移民直补资金监理会,直接参与直补资金的发放监督工作;做到严格各项审批手续,层层落实责任,横向和纵向审核,多层次、多形式监督,为直补资金的发放形成制度保障。

7、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按照拨付程序严格执行,积极审核与监督检查各县的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了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流程图,最大程度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保证了项目按时按量实施完成。

 

四、移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其评价

 

(一)移民生产生活现状

1、基础设施现状

赣州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市,水库移民后扶工作面广量大,同时赣州还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财力十分有限。虽经国家四年来的大力扶持,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1836个村组尚未通公路,特别是这些移民原来多数搬迁在生存条件恶劣、远离经济增长中心的地方,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后扶成本高、发展难度大,这部分移民约占全市移民的80%以上。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据调查统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1415个村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移民村组农田水利设施比例仅有70%。三是通电比例较低。仍有78个移民村组尚未通电,移民村组通电比例仅达92%。四是移民村组安全饮水比例较低。尚有1868个移民村组达不到安全饮水标准。五是特大暴雨洪灾损毁多年后扶成果。去年56月份我市出现的特大暴雨,导致不少地方遭受洪涝和地质灾害,移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18个县(市、区)库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移民乡镇93个、村组798个,受灾移民14.8万人,多年的后扶成果毁于一旦,库区及安置区移民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2、移民人口生活情况

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大部分是异地搬迁安置户。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涉及村委会1411个、村民小组9302个,总人口6144510人,其中农村总人数5114488人,现有移民47196212200人,移民人均耕地0.49亩、人均山场3.6亩,移民年人均纯收入2111元,比2006年增加620元,移民人均住房面积21.05平方米,住房基本上以安置时期的夯土房为主,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基本上都属于破旧危房。

移民生产资料相对贫乏,开发致富难度较大。全市移民安置区人均耕地面积0.7亩,而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49亩,并且移民耕地大部分是当年从其他村调剂出来分配给移民户的,大多数粮田属于瘦田。移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也不及当地人均面积的1/2。耕地水利基础设施差,粮食产量低,只够维持温饱。改革开放以来,移民劳动力不断外出打工谋生,现在留守在各安置点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因此,移民撂荒的耕地也越来越多。

(二)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生活条件比较差。未建新房的移民户住房条件普遍较差,房屋多数是当年移民时突击修建的土木结构的安置房屋,建房质量差,基本上已属危房。现大部分移民户仍居住在已成危房的土坯安置房内,还有部分移民户为了打工或子女上学已长期在城市、圩镇租房居住。全市仍有1836个不通公路的移民村组,饮水不安全村组1868个,不通电村组78个,义务教育移民子女失学人数133人,无医疗点村委会513个。居住房屋危险、公路交通的不便、人畜饮水不安全等现象仍然困扰着移民,制约了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促进生产发展。

二是环境容量小,生活水平偏低。由于当时安置区划拨给移民的耕地多数是当地农民抛弃的冷浆田和高排田,虽然安置时有少许耕地,但旱涝保收的面积少,农作物产量低,生产条件极为恶劣。        

三是基础设施简陋,经济发展缓慢。安置区移民大多数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还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村组不通低等公路和机耕路,成为移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移民经济的发展和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移民文化素质不高。移民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特别是移民参加科技培训少甚至有的移民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移民劳动技能缺乏,经济发展缓慢。

五是种养品种单一,增加收入困难。移民从事发展新、优等种养业和二、三产业的人员少。

 

五、五年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直补资金方面:一是直补资金发放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年核减人数的审核程序较复杂、审核时间较长和在政策宣传时对发放滞后的问题没有做细致耐心的解释。二是直补资金的发放没有考虑到市场和物价因素,资金发放标准存在“一刀切”现象,固定20年每人每年600元,在近两年物价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显然不太合理。三是对于搬迁至偏僻村落,交通与信息闭塞的地方,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四是每年按四个季度分别发放每人150元不利于发挥资金规模优势。

2、项目管理方面:一是后期扶持项目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凭证还需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拨款申请表、资金报销单、财务决算单、竣工验收报告单的填列及后附的原始凭证需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二是报账时,水库移民工程项目资金报销单和财务决算单后附的支出凭证有些滞后竣工验收报告单的时间;项目建设承包单位或个人以及因项目建设需要购买原材料的开具的正式税务发票及相关的原始凭证需合法有效。三是项目启动资金的拨付程序还需规范化;移民主管机构及财政部门需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档案资料的审核。四是资金统筹力度不够,未能更好地解决一些跨乡、跨村组工程量大、投资大的项目建设难题。五库区种养业项目扶持少,制约了移民在当地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阻碍了移民就业增加和收入增长。六是培训项目不够完善,不能与劳动力市场做到紧密结合,未能形成有效生产力,不能完成提高移民收入水平的预期目标。

3、移民干部业务水平方面:因政府机构改革,很多移民干部对移民政策和移民工作较为陌生,依法行政和服务移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州追赶跨越、进位赶超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转变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扶持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移民安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二、五年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

 

全市要按照一个瞄准,即:瞄准库区移民;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移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移民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增强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增强搞好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政策措施,注重整合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及扶贫和移民、水保、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部门各类资金重点支持“十二五”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普及、龙头企业规模扩建等建设。同时完善移民资金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扶持对象综合素质。积极整合资源,开辟更多渠道,探索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移民的具体工作中来。

 

三、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安排规划项目。从解决移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入手, 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突出移民主体地位,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2、坚持生态文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加快移民区饮水、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改善移民居住条件和移民区生态环境。

3、坚持产业引领,加快移民增收步伐。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逐步加大对移民产业扶持力度,鼓励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夯实移民增收基础,促进移民增加收入。

4、坚持协调发展,提高规划整体效益。与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其他行业规划充分衔接,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紧密结合,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5、坚持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加强对移民的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和致富本领。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加收入,努力达到和超过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6、坚持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在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影响人口的问题,促进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

 

四、规划的依据

 

(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

(三)经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

(四)移民安置所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

(五)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现状调查资料。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章 规划的目标和范围

 

一、规划目标

 

第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是,在解决事关水库移民生计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植移民区支柱产业,提高移民就业和创业能力,争取用五年时间逐步建立起较稳定的移民收入增长机制。

按照“先生存、后发展”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影响移民生存和制约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问题上。要帮助移民解决影响生存的居住、饮水、教育等问题,对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贫困移民,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调整或进行再次搬迁安置。具体工作中,坚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先,统筹兼顾移民产业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地区,重点安排与移民生产条件相关的农田水利、乡村交通、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教育、医疗和广播电视通讯等项目建设。

要积极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对移民生产开发项目的安排,以有利于加强农村移民经济结构调整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移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重点安排农业科技含量高,具有特色农业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生产项目,倾斜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帮助移民增产增收。

通过规划的制定,明确移民建设发展方向,带领移民逐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务必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以上生态文明移民村组,全市新建100个生态文明示范移民村组。

二是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以上支柱产业和一个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建设18个移民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确保移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四是确保移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到我市农村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移民无房户,移民危房处理完成率达到80%以上。

通过加大投入,使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十二五”规划目标水平。要实现以下七个目标总任务:

1、基本建成满足移民粮食自给的旱涝保收农田水利设施;

2、基本实现移民安置区人、畜饮水安全;

3、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自然村的交通问题;

4、基本实现移民村群众户户通电;

5、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移民村群众子女辍学现象;

6、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电视、通电话、通邮等;

7、移民村群众生存条件明显好转,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移民收入有明显提高。

 

二、规划水平年

 

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

 

三、规划范围

 

后期扶持规划范围为我市纳入后期扶持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和水库建设相关影响人口。相关影响人口主要指库区淹田不淹房移民影响人口、库区应迁未迁移民人口、仍居住在农村且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的移民非农人口、库区让迁人口、为移民调剂生产资料的原住农民等五类。

确定扶持人数。移民后期扶持人数指核定到人的移民人口和无法核定移民人口两部分。核定到人的移民人口实行现金直补,为直补人口;无法核定移民人口实行项目扶持,为项目扶持人口。

本规划分为资金直补规划和项目扶持规划。

第五章 资金直补规划

 

一、资金直补移民基本资料

 

2010年,我市通过动态管理及核减,核定登记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为130335人,以2010年为第二个五年规划水平年,第二个五年规划直补移民人口为130335人。对已核定的移民人数每户建立了档案和移民分户卡,每户一卡。对直补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以移民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复核一次

扶持人口的具体名单、年扶持资金和规划扶持资金等详见各县(市、区)规划列表。

 

二、资金发放的依据、程序

 

(一)依据

《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

(二)程序

1省扶贫和移民办将省核定的赣州市各县(市、区)直补移民人数和花名册上交省财政厅。

2省财政厅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提供的赣州市各县(市、区)直补移民人数和花名册,向赣州市各县(市、区)财政局拨付移民直补资金,直接进入县(市、区)财政专户。

3县(市、区)移民主管部门向县(市、区)财政部门提供经省核定的直补移民人数和花名册。

4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直补移民花名册,按每人每年 600元分四次从县(市、区)财政移民资金专户划拨到乡镇财政所移民资金专户,并将移民直补资金对象花名册分发到各乡镇移民办公室和财政所。

5乡镇财政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移民资金专户,确保移民资金专户管理、专户核算、封闭运行。

6信用社对照本区域的直补移民花名册采取“一户一折”的方式实施打卡,由财政所统一发放。乡镇移民办公室将享受库区移民补助的对象张榜公示,并协助财政所将直补资金按时发放到位。

7移民携带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指定发放单位核实身份,经审核无误后,由移民本人在领折登记表上签字按手印后,领取本人直补资金存折。

 

三、直补资金的发放时间、标准和方式

 

移民直补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发放,由省财政厅直接分季度下拨各县(市、区)移民后期扶持财政专户,下拨时间根据国家资金拨付时间而定,资金发放采取社会化发放形式,由金融机构代发点将资金直接发放到移民“一卡通”或存折上,每季度每人发放资金150元,一年补助标准600元。

四、移民资金直补规划

 

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人数共130298人,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每年共需7817.88万元,五年规划资金39089.4万元。各地资金规模参照2010年底核减人数情况。

 

五、资金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各县(市、区)移民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审核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手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检查等。移民管理机构依据省核定到县的后期扶持资金数额,负责核定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数,配合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要在相关行政村组成立移民直补资金监理会,直接参与直补资金的发放监督工作。

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按照监察部、人事部、财政部13《违反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章 项目扶持规划

 

一、项目规划目标和实施对象

 

我市后期扶持规划属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项目扶持资金根据核定到村组的移民人口数,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实施。项目的扶持主要是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及相关影响人口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持移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维护移民区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大移民区饮水安全、卫生、文化等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要加大移民产业扶持项目的投入,在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产业扶持项目,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

通过规划项目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交通、农田水利和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能够加速移民的产品流通,节约农业投资,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建设滞后等瓶颈问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将得到更快提升。同时,通过实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能够稳定移民群众思想情绪,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项目实施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种:一是库区淹田不淹房的影响人口,二是库区回水区应迁未迁的移民人口,三是仍然生活在农村,生产资料没有改变的农转非移民人口,四是出让土地和房屋给移民的让迁农民,五是调剂土地给移民的原住农民。

二、基础设施项目确定原则和方法

 

(一)项目确定的原则

1、严格政策标准。第二个后期扶持五年规划的范围严格按照移民和水库建设相关影响人口为项目扶持范围,享受项目扶持,非移民区和与水库建设无关的当地群众不能享受后扶政策。年度实施项目原则上必须落实到移民和相关影响人口所在的村委和村组。

2、尊重移民意愿。扶持项目的确定与实施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做到阳光操作。年度项目计划申报,必须填报项目确定表,逐级审核上报,按照审批权限由相关部门审批。  

3、创新扶持方式。扶持项目要向当地发展方向主动靠拢,大力整合各部门相关项目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投入。扶持项目要有助于改变移民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加大发展移民受益面广、受益程度深或者直接受益的产业扶持项目,不断增加提高移民收入的水平。扶持项目要有利于在稳定移民收入的同时有新的突破,要有利于降低因灾因病返贫移民人口。

(二)项目确定的具体办法

按照“政府领导、归口管理、县为基础、投资包干”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项目实施负总责,移民管理机构负责项目计划编制、实施管理和检查验收,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及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移民村委会负责实施。规划项目以乡镇为单位,按项目类别汇总上报。年度计划根据规划的总体安排,以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上报具体的扶持项目。同时,要求实施项目必须坚持尊重移民群众意愿、让移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总体上以水库移民村组为建设责任单位。

 

三、产业扶持项目发展思路和确定原则

 

发展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结构,扶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一村一品”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坚持移民户受益、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做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构建以优质粮食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生态农业为支撑的移民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移民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培植移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确定原则:移民自愿的原则;与各地区域规划相衔接的原则;与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各地经济发展特色所具备的原则;移民产业发展与扶贫贴息贷款相结合的原则等。

 

四、项目资金规模

 

本规划为限额规划,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制定,规划时间为5年。规划项目年度资金4911.9万元,五年总资金24559.5万元。规划编制根据移民和相关影响人口生产生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核定各乡镇的移民无法核定人数额度为控制。

第七章 投资规模及资金平衡

 

本规划共涉及移民212163人,其中直补移民130298人,项目扶持移民81865人。五年规划总投资63648.9万元,其中直补资金39089.4万元,项目资金24559.5万元。

年度直补资金7817.88万元,年度项目扶持资金4911.9万元。各县(市、区)资金规模参照2010年底核减人数情况。

本规划在用足用好上级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将有效整合各类资金,做大做强移民项目。同时,积极引导各移民村组加大资金自筹和移民投工投劳力度,力争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让移民群众得惠受益。

 

第八章 项目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项目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是为了将有限的项目资金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推进移民和移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提供最大效能;各地在开展项目申报和设计之前要充分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避免造成项目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效益没有发挥,造成项目资金浪费。 

一、经济效益评价。扶持资金直补到个人的移民,人均可能增加600元的纯收入。贫困移民可基本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解决温饱;相对贫困移民可解决子女入学、生产投资等资金缺口;部分移民利用直补资金投资经商,拓宽增收渠道。实行项目扶持的,可以大力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为加快移民的致富步伐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升移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产、移民增收,从根本上增强移民“造血”功能而且,规划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整合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还可以调动移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

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二、社会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项目区移民最迫切、最需要、最盼望解决的行路、生产灌溉、安全用水等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情系群众,关注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的德政,为解决移民实际困难、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环境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为项目区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一是可以改变项目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改善贫困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条件,解决贫困村最迫切最需要的通路、农田灌溉困难问题;二是可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如交通等环境的改善,可以推动项目区的招商引资,吸引和方便客商进入项目区投资兴业,不但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移民户就业;三是可以改变项目区信息闭塞、封闭落后的状况,促进移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交通的改善可以带动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和文化、广电、通信的发展,丰富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强项目区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便捷通道,促进移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移民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可以让移民了解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商业信息,能够有效激发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第九章 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调整了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和移民办,以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部署,集中精力,全面实施好本规划。同时负责制定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等,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筹集地方配套资金等工作。

二、确保制度运行。鉴于上级对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规定原则性较强,为便于操作,我市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十大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主要有:《赣州市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赣州市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实施办法》、《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意见》、《赣州市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提纲》、《赣州市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实施办法》、《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接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实施方案》、《赣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赣州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相对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等。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健全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三、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部门责任。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各级移民部门负责综合协调、项目跟踪和项目监管,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其它相关部门如交通、水利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各级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审计。二是落实项目单位责任。移民村组要向移民部门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工程进度、质量检验、监管以及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三是落实移民责任。充分尊重移民在项目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各项目实施村要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各移民群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主动参与,按照“一事一议”,由村组动员和组织移民自愿投工投劳,体现“谁受益、谁出力(钱)”的公平、公正原则。同时加大资金自筹力度,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尽最大努力节省项目资金,减少项目资金缺口,确保规划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四、加强干部培训。结合“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以及扶贫和移民事业的发展,把政治理论培训放在干部培训的首位,同时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围绕上述方面的培训内容,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和岗位需求出发,通过本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本系统移民干部5年之内累计参加3个月以上的培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干部培训工作计划,组织举办业务骨干培训班,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向市扶贫和移民办上报年度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和情况总结。

五、强化项目督查。市移民管理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稽查,强化项目的管理。同时委托审计部门,不定期地对各地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依纪追究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违法行为。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