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州市乡村振兴局>执行和结果>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91号提案的答复

访问量:

尊敬的董海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结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的建议。我市牢牢把握产业扶贫这一核心,并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原则,按照产业发展五个一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发展蔬菜、脐橙、油茶、肉牛等特色产业,鼓励每村成立1个以上合作社或产业扶贫基地对目前还没有扶贫产业基地或合作社的,由村“两委”成员领办创办,优先利益联结深度贫困群体。鼓励村干部带头参与、党员积极参与、非贫困户主动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发展扶贫产业。光伏扶贫扩面工程优先向深度贫困村覆盖,2018年末确保每村拥有村级电站规模100千瓦,具备条件的村建设规模可放宽至300千瓦,实行产权集体所有、收益集体分配,增强村级组织扶贫能力。立足自然、人文资源禀赋,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对深度贫困群体因户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扶持自主发展产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耕地、山林、资金入股分红为主,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保障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需求,应享尽享扶贫小额信贷、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每个深度贫困村安排1个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到能整尽整落实产业技术指导与包干服务,每村选派1名以上专家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推进电商扶贫项目,力争2019年,每个深度贫困村建成1个以上电商服务站

二、关于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的建议。我市历来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学前到高等教育各类资助政策,严格实行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校长负责制和乡镇属地管理制建立学校与当地政府双方密切配合、良性互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电子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双线双保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学前到高等教育各类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不断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加大对失学、厌学、辍学排查力度,建立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协作的劝学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无因贫辍学,失学厌学学生返校就读。对贫困家庭有一定智力水平和自理能力的适龄残疾子女,采取入读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贫困家庭适龄残疾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教育转移支付存量、增量资金,优先保障深度贫困村教育发展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需要。为深度贫困就读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实行招生选择专业安排订单定向培训班或企业冠名班、落实就业政策、安排实习、推荐就业“六优先”

三、关于大力发展乡镇集体经济的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围绕每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万元以上目标,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攻克深度贫困的重要抓手发挥信贷政策助推精准扶贫作用,拓宽贷款担保方式,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给予更加优惠的金融扶贫政策支持。加大产业项目和扶贫投入倾斜力度,有条件的深度贫困村安排1个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光伏扶贫扩面工程优先向深度贫困村覆盖,2018年末确保每村拥有村级电站规模100千瓦,具备条件的村建设规模可放宽至300千瓦,实行产权集体所有、收益集体分配,增强村级组织扶贫能力,支持集体自办、能人领办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等方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集体经济。盘活各类集体资源,将盘活集体资源、闲置资产和水电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与农户土地流转租赁结合,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集体和农户变股东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能力和运转保障水平。用活土地支持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增减挂项目安排优先保障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需要。深度贫困村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收益全部返还本村用于脱贫攻坚支持深度贫困村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企业。

四、关于建设强有力的乡村党组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议。建强基层堡垒,抓住村“两委”换届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深度贫困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深度贫困村每村至少聘用实习村干部1名,增配扶贫专干1名,按1:1的比例培养后备干部,2018年底前至少发展1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切实提高深度贫困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服务群众能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队伍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干部进行扶贫政策和业务轮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层级培训的办法,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对县乡党政领导、行业部门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等对象进行全覆盖培训,让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真正懂扶贫、会扶贫、促脱贫。抓好就业培训,强化落实“春风行动”“雨露计划”和就业创业培训等转移就业扶贫政策,保障深度贫困村需求,对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到省外或省内跨县(市、区)就业。深化就近就地就业扶贫,开发各类社会服务、公益性和扶贫就业专岗,重点吸纳病残、年老、孤寡等半劳力深度贫困人口村内就业,扶持其有尊严增收脱贫。推进兴建乡村“扶贫车间”,安排扶贫资金支持。对其生产经给予资金奖补、扶贫贷款支持,帮助贫困人口特别是留守人员居家灵活就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返乡投资,带动家乡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感谢您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