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统计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统计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访问量: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机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持续深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基层宣讲会等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专题“研学”、以案“促学”、以训“助学”和日常“融学”,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立足传承红色基因,承办江西省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现场活动,制作《红色传承 数写华章——从红色统计到统计现代化的跨越》短视频,重温统计历史,数说发展成就,汲取奋进力量。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以考核“瘦身”为减负

(二)摸清经济家底,重大普查调查任务高质量完成。高质高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普查登记、审核验收等各阶段任务。通过建立登记数据模型、定期分析反馈、实地走访核查、集中审核改错等方式,全面抓实普查数据质量。统筹推进投入产出调查,首次实现投入产出调查与经济普查同步开展。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精心组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及科技、投资、消费、人口、工资、能源等领域统计调查和重大专项调查及相关民意调查。

(三)主动靠前作为,统计监测分析不断提质提优。狠抓全市经济运行预警监测,认真执行月(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制度强化对基础指标、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预判研究,不断提升监测分析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服务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深入开展季度经济形势调研、重点调研及专题调研,特别聚焦推进7510”行动计划、入规入统等堵点难点问题确定35个主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强经济形势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数说75周年”系列文章,落实4·2·1”新闻发布制度,及时规范开展统计数据发布解读加强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科学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四)持续多点发力,统计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扎实做好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工作,联合市发改委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江西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方案>的责任分工》。制定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统计监测制度并开展定期监测。出台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和部门首席统计员考核细则,构建完善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大统计格局。推进深赣统计合作,与深圳市统计局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组织市、县统计干部赴湾区实地考察学习,在深圳大学举办改革专题培训班

(五)聚焦固本强基,统计数据质量有效夯实。建立健全统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构建形成统计违法举报查处、“双随机”抽查、专项执法检查“三位一体”的统计执法体系。深入开展统计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治理,20个县(市、区)实现统计执法检查全覆盖。坚持局领导挂点联系县(市、区)制度,加强统计数据全流程质量控制推动“数责制”落细落实。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建设,在党建引领上提升效力。全面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统计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抓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推动统计工作的强大动力。参与承办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5周年理论研讨会,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光荣传统,持续擦亮赣州红色统计品牌。

(二)抓牢主责主业,在普查调查上聚焦聚力。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筹备成立领导机构,选优配强农业普查队伍,编制农业普查经费预算,为“四农普”开展做好人财物保障。统筹抓好经济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深化普查数据的共享与服务。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认真组织好20251%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工资统计调查等重点工作。

(三)锚定中心大局,在统计服务上扎实用力。充分利用GDP核算勾稽关系研判国民经济十大行业走势,加强经济指标的预研预判,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中的支撑与短板,服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围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重点战略,加强中部市、毗邻市、革命老区市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分县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

)推动创先创优,在统计改革上攻坚发力结合赣州工作实际,深入推进非公经济、数字经济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工作,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测算,完善建筑业产值统计监测,不折不扣抓好统计改革任务落实,以高质量统计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夯实数据质量,在统计监督上持续加力积极推动统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持续拓宽统计监督渠道。按照国家、省统计局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推动“统计法进党校”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防治统计造假责任制,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调查对象提升依法统计意识。

(六)加强队伍建设,在基层基础上增添活力。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信息交流机制,提升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统计教育培训体系,制作统计培训精品课件,编印统计工作手册指南,持续加强“四类人员”管理培训,提升统计工作效能。

相关文章